2025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供需格局偏宽松,煤价偏弱调整为主,价格重心前高后低.进入二季度,随市场煤性价比优势明显提升,且后期迎峰度夏前备货需求将提前释放,预计动力煤市场供需关系将有改善,煤价底部支撑增强,将有阶段性反弹出现,但季度均价或仍低于一季度。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动力煤市场整体呈现偏弱调整趋势,至3月跌后略有反弹,煤价重心保持前高后低状态。以榆林地区Q6000大卡动力煤为例,截至3月31日主流市场价格在530-550元/吨,较2024年底下跌105元/吨,跌幅在16.28%;一季度均价在592.3元/吨,较2024年四季度均价下跌132.2元/吨,跌幅在18.25%;一季度价格最高点出现在年初为640-665元/吨,最低点出现在3月24日为525-530元/吨,价格振幅在23.70%,较2024年四季度扩大4.95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一季度煤矿产量整体保持在高位水平,仅3月前半段有阶段性供应收紧现象;而下游用户采购按需进行为主,进入3月后部分非电终端刚需节奏提升,供需基本面变化仍为驱动煤价涨跌的核心要素。具体来看:
煤矿产量整体高位,仅3月有阶段性收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2月份全国原煤产量7.7亿吨,同比增7.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97万吨。全国原煤产量整体保持在高位水平,实现同比宽幅增长,供应充裕,且春节后煤矿复产进程较快,致使2月煤价出现大幅度下跌,2月榆林地区Q6000大卡动力煤主流市场价格均价环比1月跌幅达到9.6%。但进入3月后,前半段受国内重要会议影响,煤矿生产多保安全意识较浓,生产谨慎,部分民营煤矿主动开展设备检修或搬家倒面工作,产地供应存在阶段性收紧现象,形成煤价跌后反弹的基础。

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量维持在高位,去库迟缓,中转环节供应宽松。一季度环渤海港口日均煤炭库存整体处于2650万吨以上高位水平,较2024年四季度日均煤炭库存量增加150万左右,且在3月7日北方三港库存量(秦皇岛港、曹妃甸四港及京唐港)创2021年8月中旬以来库存量最大值,达到2956万吨,同时部分时间段港口有明显顶仓疏港压力。港口中转环节库存量持续高位,港口煤炭供应持续宽松,一方面保障中转环节用煤需求安全,另一方面,港口煤价持续承压下行。截至2025年4月3日库存在2862万吨,较1月初增加48万吨左右,增幅在20.15%;截至4月2日秦皇岛港Q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675元/吨,较1月初下降12.34%。

另外,从需求方面看,电力行业方面,一季度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电厂负荷逐渐降低,耗煤量下滑,尤其3月15日供暖季结束之后,电厂负荷明显下滑,长协煤发运持续有保障,电厂电煤库存量稳步增长,保持在高位,对市场煤需求有限,电力行业用煤需求难以对市场起到支撑,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山东部分区域主力电厂开机率为,较1月初下降个百分点,电厂电煤库存天数在60天以上。
非电行业方面,非电行业用煤需求有所增长,但采购保持按需进行为主,具体来看:随着迎峰度冬过去,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陆续结束错峰生产,行业开工率明显提升,支撑用煤需求增长;而煤化工行业来看,由于用煤成本明显下降,叠加下游需求好转,煤制甲醇行业盈利情况持续改善,行业开工率维持在相对高位,用煤需求持续释放。但由于用煤企业对煤炭后市行情信心不足,多认为后市煤价易跌难涨,为降低用煤成本,多选择维持低库存策略,同时采购心态谨慎,以满足刚需为主。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水泥行业开工率为45.63%,较1月初上涨16.15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需求端支撑主要来自于非电行业用煤需求释放,但为降低用煤成本,采购以满足刚需为主,维持低库存策略,需求端对市场支撑力度相对一般。

展望二季度,主流煤矿多生产稳定性较强,产量整体高位,但部分民营煤矿因接近盈亏平衡线而生产积极性或有下滑,供应继续放量空间收窄;而进口资源随性价比优势收窄,进口量或出现同比下滑现象,供应增量空间有限将对煤价形成较强底部支撑。需求为驱动煤价变化的主导因素,4月考虑到处于传统电煤需求淡季,下游用户采购需求难以对煤价形成有效支撑,预计煤价窄幅调整为主;后随部分电厂结束检修,提前进行迎峰度夏前备货工作,采购节奏或有提升,或将支撑煤价出现上行,但考虑到目前社会库存仍在高位,淡季去库作用有限,预计煤价上行空间有限,6月随下游阶段性采购结束,煤价或再次趋于僵持。
整体来看,预计二季度煤价整体先低后有反弹进而趋于僵持,均价重心或仍略低于一季度。
(作者系卓创资讯分析师)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