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与优化完善,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于3月27日正式全面投入运行。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作为国内首个基于行业标准编码构建的期货交割仓库数据查询平台,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是推动仓储行业数据统一化、标准化的重要实施路径,是防范交割风险的有效抓手,标志着上期所在仓储监管领域迈入智能化、数字化新阶段。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有单无货”“一货多卖”是大宗商品贸易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并由于期现的传导影响,可能对期货品种稳定运行产生风险。为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仓单的违规行为,自2022年起,上期所加快推进监管智能化转型,协同仓储龙头企业等各方力量,以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所规范的25位商品编码为核心数据要素,启动建设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
据记者了解,该系统首创性地将仓库生产系统中的运营与作业数据,以自动交互的方式、按日传输的频率接入交易所有色数仓。围绕加强对指定交割仓库在库商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追踪,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构建针对有色仓储管理方面统一的数据与接口标准规范,配套搭建可供外部实体企业访问与查询的数据应用平台等。
截至目前,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已完成数据接收、数据处理、业务预警、系统可视化等项目建设,稳定接入并对22家仓库企业的33个存放点的每日业务数据开展校验,日均数据接收量近百万条。同时,上期所发布了《外部数据上传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标准说明》《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主表及库内作业类型编码规则表》等一系列重要行业规范,推动相关仓储企业建立健全科学的仓储管理系统。自2024年10月起,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已正式向部分受邀试用客户开放,市场反馈良好。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的建立有效填补了有色交割仓库与实体经济参与者间存在货物信息不对称的数据空白,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仓库管理和操作流程效率,解决存货属性评估难、监管难、数据难、确权难、处置难、标准难等痛点。同时,这也是上期所从战略高度重视并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据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攻破重点领域监管难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模式创新的重要实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聚焦市场痛点,树立行业规范。构建针对有色仓储管理方面统一的数据与接口标准规范,以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行业统一编码为抓手,整合并规范仓库管理系统(WMS)中的有色金属业务数据,编制并发布一套全新的、具有上期所有色品种特色的关键数据项标准。通过对仓储数据供给能力设立行业基准,系统可精准追踪在库单捆货物最小库存单元的数据流向,确保仓库内货物的真实性、透明性、唯一性及可溯源性,为统一交割仓库高效规范的标准化业务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数据驱动风控,创新监管模式。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开放查询将有助于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加乘作用的发挥。依托构建长效、规范的数据上报机制,建立与之匹配的数据应用系统,在严格控制数据访问与使用的前提下,支持货主(系统注册用户)通过访问特定时点(最新数据日期与一年内历史日期),查询归属在其名下的货物在仓库端的基本情况和货权信息。相关货主的反馈数据将进一步提升交易所的市场监控与风险防范水平。
第三,开放数据共享,赋能行业转型。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的建立和开放,将积极引导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服务国家产业战略发展,全面赋能期货联动监管,使资本市场监管更加智慧、高效与精准。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行业核心参与主体的数字化改革与数据应用水平,促进行业数字生态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